- 【新京报书评周刊】| 鲍曼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活着的思考” 2025-11-17
近些年,出版界掀起了一股出版(含再版)鲍曼作品的“小热潮”。鲍曼这个名字也为更多读者所知。鲍曼者谁?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生于1925年11月19日,在那漫长的20世纪,他做过士兵、军官、教师,其大半生都在用“确定”“不确定”诊断现代社会
- 【澎湃】《删除咒骂》| 安吉拉·卡特:读一本书就像为自己重新 2025-11-13
无论是对安吉拉·卡特的作品有深入了解还是仅稍有涉猎的读者,都不难注意到她对“改写”或“重述”的兴趣,无论是以《染血之室》为代表的对经典童话文本的改写,非典型女性主义的文化批评专著《萨德式女人》,还是其短篇、长篇小说中丰富的互文—
- 【新京报书评周刊】《删除咒骂》| “文学女巫”安吉拉·卡特 2025-11-11
《删除咒骂》是“文学女巫”安吉拉·卡特的书评自选集,创作时间跨越十五年。在书评里,安吉拉·卡特评论了《简·爱》《源氏物语》《哈扎尔辞典》等经典作品,也不乏“小众”佳作,而她借助小说讨论的主题更是涵盖了多个文化领域。
- 【新华网】《运河八城》 | 运河逶迤 八城璀璨——《运河八城 2025-11-04
近日,运河逶迤,八城璀璨——《运河八城》发布暨签售会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举行。本次活动由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主办,南京大学出版社承办,南京审计大学、腾讯教育、扬州大学长江文化研究院(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协办,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
- 【中华读书报】《当代法国诗学研究》|一部具有开创性与反思 2025-10-30
诗学在东西方均有悠久历史。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诗学为诗人的创作制定法则与规范,同时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衡量与评判标准。从西方来看,浪漫主义以降,诗人的天赋与个性受到强调,诗歌创作的法则与规范不再受到重视,诗学的属性也发生了转变,由此前的
- 【文汇报】《辛德贝格》《约翰・拉贝》| 以绘本为桥,让和平穿 2025-10-17
当历史的记忆与和平的信念碰撞,当双语绘本与真实故事交织,一场关于铭记与传承的新书分享会于近日在上海书城举行。南京大学德语系教师、“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指导教师陈民、常晅,以及南京大学英语系博士生曹佳颖,围绕《辛德贝格》《约翰
- 【北京晚报】《疲于做自己:抑郁症与社会》| 抑郁症的社会史 2025-10-15
每年十月十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天我又emo了”“玉玉症”“蕉绿”“蓝瘦香菇”“网抑云”……这些说出来大家都懂的话语,从网络走到现实有十几个年头了。缩略词和谐音字所表达的抑郁,记录了无数网民的精神生活状态,也诉说着“抑郁症”作
- 【文艺报】《爱越界的酒神:现代诗漫谈》| 诗歌人类学的深层叩 2025-10-10
《爱越界的酒神:现代诗漫谈》是诗人、小说家、学者黄梵多年来诗歌评论文章的合集,其中凝结着他在长期创作反思与沉淀中提炼出的诗观。全书读罢,像给新诗的水库开闸放水,底部地貌清晰显现,连传闻中的水怪也无处遁藏。新诗的音乐性、诗意呈现的准
- 【新京报书评周刊】《想象的生活》|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阅读 2025-09-29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1948年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享誉国际的作家、翻译家、藏书家,十六岁时成为失明诗人博尔赫斯的朗读者,从2016年到2018年担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将自己定义为“读者”,几十年来保持对书籍的热爱。《想象的生活》是瑞士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如何成为一只猫》| 上半年新书扎堆,出 2025-09-24
“爱书的人,都爱猫。”这句被大家熟知但并没有经过数据验证的话,因为越来越多的“猫书”更加具象化。记者注意到,不仅老舍、村上春树等大作家都专门写过猫,不少编辑也纷纷从不同角度切入以猫为主题策划图书。除了近几年持续畅销的《如果历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