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对象1
一、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桥梁作用1
二、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对象2
三、地理学的基本目标与应用价值4
第二节地理学的分支与学科框架6
一、地理学的两大核心分支6
二、综合地理学的地位与意义9
三、地理学的跨学科融合与创新11
第二章地球系统的构成与运行15
第一节地球系统的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15
一、大气圈15
二、水圈17
三、岩石圈19
四、生物圈21
第二节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23
一、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23
二、人类活动对水圈的影响25
三、人类活动对岩石圈和生物圈的影响28
第三章气候与天气的地理学基础37
第一节全球气候分布及其区域特征37
一、全球气候带37
二、气候的区域特征42
第二节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5
一、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45
二、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7
三、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50
四、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52
第四章水资源与水循环56
第一节水循环的过程与地理分布56
一、水循环的定义及其作用56
二、水循环的区域差异58
第二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63
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63
二、水资源的保护66
第三节水危机与区域应对策略68
一、全球水危机的现状与原因68
二、区域水危机的表现72
三、水危机的应对策略75
第五章土壤与植物地理82
第一节土壤形成过程与类型分布82
一、土壤的形成过程82
二、土壤类型的分类与分布84
第二节植物的分布规律与环境适应性87
一、植物的分布规律87
二、植物的环境适应性90
第三节土壤退化与植被恢复的案例分析93
一、土壤退化的影响与原因93
二、植被恢复的案例分析95
三、土壤与植被恢复的挑战与前景97
第六章人口与地理空间分布103
第一节人口分布的地理规律与影响因素103
一、人口分布的地理规律103
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105
第二节城市化与农村发展的地理学视角109
一、城市化的定义与过程109
二、城市化的地理影响110
三、农村发展的变化与挑战114
第三节人口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116
一、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116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挑战120
三、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措施123
第七章资源地理与可持续利用128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地理分布128
一、自然资源的分类128
二、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131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环境代价134
一、资源开发的方式与技术134
二、资源开发的环境代价136
三、资源开发的社会经济代价138
第三节可持续资源管理的地理学方案142
一、可持续资源管理的理念142
二、可持续资源管理的策略144
三、可持续资源管理的区域性方案148
第八章农业、工业与交通地理153
第一节农业区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53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153
二、人文与社会经济因素156
三、农业区位的区域特征159
第二节工业布局与地理因素的影响163
一、工业区位的基本因素163
二、工业分布的区域特征166
三、工业区位的全球化与区域化169
第三节交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172
一、交通网络的基本作用172
二、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174
三、交通模式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176
第九章城市与区域发展181
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与空间结构181
一、城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181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与模型184
三、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188
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的地理学分析192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192
二、区域差异的空间表现194
三、区域发展差异的解决途径197
第三节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径探索199
一、城乡一体化与资源共享199
二、城乡区域发展政策与规划201
三、可持续的城乡发展模式202
四、智能化与现代化城市农村的互动204
第十章环境问题的地理学视角208
第一节全球变暖与气候异常的地理分析208
一、全球变暖的定义与背景208
二、全球变暖的地理分布与影响209
三、全球变暖的社会经济影响211
第二节土地退化与荒漠化问题的地理学研究214
一、土地退化的定义与类型214
二、土地退化的空间分布与原因分析215
三、土地退化的生态与社会影响217
第三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219
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与措施219
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21
三、环境政策与全球合作225
第十一章地理学的未来挑战与机遇231
第一节新技术对地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231
一、数字化技术与地理数据的革命231
二、空间计算与云计算的创新应用233
三、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应用234
四、无人机技术在地理调查与环境监测中的创新应用236
第二节地理学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角色240
一、气候变化与环境可持续性240
二、全球人口与资源分配问题241
三、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243
参考文献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