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大学出版社官网!请【登录】【免费注册】

返回首页 | 加入我们

"文革"时期我国高校组织及制度变迁

"文革"时期我国高校组织及制度变迁 十年的动乱使我国的高等学校遭受了极大的摧残和破坏,以至于一些“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或“高等教育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这一阶段的叙述大多以“教育机构全部瘫痪”、“制度虚无”等结论概括之。然而,若对“文革”时期高等学校的史料进行发掘和整理,并对“文革”中的“教育革命”进行深入的研究,即会愈来愈发现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并不是一段空白,而且高等学校在组织和制度上发生了巨大而复杂的变迁,这在我国高等学校百年发展史上也是少有的。 “文革”时期我国高校的组织机构遭受到了破坏性的撤销、搬迁和合并,整体规模急剧萎缩。“文革”时期我国高校的组织机构遭受到了破坏性的撤销、搬迁和合并,整体规模急剧萎缩。另一方面,在《五七指示》和“七二一指示”的号召下,“五七大学”、“七二一大学”和“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等非正规的高校却越办越多、越办越乱。这种混乱的状况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是极其反常的,它严重破坏了建国初期较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单科和文理综合式”的高校设置体系。“文革”时期我国高校的制度变迁主要体现在“领导体制变迁”、“教学制度变迁”、“招生及考试制度变迁”等几个方面。
作者:高田钦 编辑:王抗战 ISBN:978-7-305-16104-9
出版时间:201512 字数:200 定价:30.00
开本:32开 页数:320 装订:平装
版次:1 CIP分类号:G649.29  
 

作者简介

高田钦男,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并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十年的动乱使我国的高等学校遭受了极大的摧残和破坏,以至于一些“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或“高等教育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这一阶段的叙述大多以“教育机构全部瘫痪”、“制度虚无”等结论概括之。然而,若对“文革”时期高等学校的史料进行发掘和整理,并对“文革”中的“教育革命”进行深入的研究,即会愈来愈发现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并不是一段空白,而且高等学校在组织和制度上发生了巨大而复杂的变迁,这在我国高等学校百年发展史上也是少有的。 “文革”时期我国高校的组织机构遭受到了破坏性的撤销、搬迁和合并,整体规模急剧萎缩。“文革”时期我国高校的组织机构遭受到了破坏性的撤销、搬迁和合并,整体规模急剧萎缩。另一方面,在《五七指示》和“七二一指示”的号召下,“五七大学”、“七二一大学”和“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等非正规的高校却越办越多、越办越乱。这种混乱的状况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是极其反常的,它严重破坏了建国初期较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单科和文理综合式”的高校设置体系。“文革”时期我国高校的制度变迁主要体现在“领导体制变迁”、“教学制度变迁”、“招生及考试制度变迁”等几个方面。

目录

绪论()
一、 概念界定()
二、 问题缘起()
三、 研究方法()
四、 文献综述()
五、 体系结构()
第一章组织机构变迁()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十七年高校组织机构变革的回顾()
一、 建立新的高校组织制度(1949~1951)()
二、 大规模的院系调整(1952~1956)()
三、 “大跃进”中的高校急剧膨胀(1956~1961)()
四、 大调整中的高校数量缩减(1961~1963)()
第二节组织机构变迁的思想社会背景()
一、 “五七”指示勾画的理想蓝图()
二、 “七二一”指示的弦外之音()
第三节高校的“撤、迁、并”()
一、 “撤迁并”的直接动力()
二、 “撤迁并”的情况概述()
三、 “撤迁并”的个案分析()
第四节“新生事物”的“异军突起”()
一、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二、 “五七”大学()
三、 “七二一”大学()
第二章领导体制变迁()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十七年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的发展沿革()
一、 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变迁()
二、 高校领导体制的变迁()
第二节高校内的夺权斗争()
一、 风起云涌——“文革”前夕高校内的大批判运动()
二、 点火北大——北京大学的一张大字报()
第三节“工作组”的派驻与撤出()
一、 派出“工作组”()
二、 反“工作组”的浪潮()
三、 “反干扰”阶段()
四、 撤出“工作组”()
第四节“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领导体制()
一、 红卫兵运动的狂潮()
二、 工、军宣队进驻高校()
三、 从“文化革命委员会”到“‘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
第五节工农兵学员“上、管、改”委员会()
第三章教学制度变迁()
第一节毛泽东的教学思想与对教学制度的批判()
一、 毛泽东的教学思想()
二、 毛泽东对教育工作的批评()
第二节形形色色的教改方案()
一、 “天下大乱”时期的教学大批判()
二、 “复课闹革命”时期的教改设想()
三、 上海的三篇调查报告()
四、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方案()
第三节“三结合”教学的名与实()
一、 “三结合”的教学基地()
二、 “三结合”的教师队伍()
三、 “三结合”的教学方法()
第四章招生及考试制度变迁()
第一节“文革”前夕对招生考试制度的批判()
一、 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的确立()
二、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弊端()
三、 关于新招生制度的设想()
第二节新招生制度的试点与推广()
一、 北大、清华两校的招生试点()
二、 “群众推荐”的过程与内幕()
三、 新招生制度的推广()
第三节新招生制度的调整与反复()
一、 1972年的调整()
二、 1973年的反复()
三、 “社来社去”的招生原则()
四、 “三来三去”的招生原则()
第四节“文革”时期高校招生制度产生的后果及影响()
第五章高校组织和制度变迁的历史影响及特点()
第一节高校组织和制度变迁的历史影响()
一、 对高校规模的冲击和破坏()
二、 高等学校的广大干部、教师受到严重摧残,造成师资严重短缺()
三、 普通高校少培养百万名以上合格大学毕业生,造成一代人才断层()
四、 扭曲了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人们精神上留下巨大创伤()
第二节高校组织和制度变迁的特点()
一、 错误理论指导下政治与高等教育的关系错位和扭曲()
二、 盲目的“自主探索”难辨远大理想与乌托邦的现实()
三、 高等学校职能的异化()
四、 错失发展良机,拉大了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差距()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出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