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汉语法认知对比研究 本书的理论探讨包括语义和语法的相互关系问题、语法结构形成的过程、当今最有影响的两种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的得与失、“语言能力合成说”的思想等。同时本书还系统地把我们的理论思想应用于各种具体现象的分析。语法是概念内容的结构化,本书从各个方面探讨语法现象背后的概念基础。不同的民族采用不同的概念化外在世界的方式,因此,都有自己独立的概念系统和结构,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种语言的语法的整体面貌。一种语言的语法化的方向和特点,受其词语的概念特点的影响。不同语法范畴之间概念距离的远近会制约它们形式上的内在联系。概念内容是客观现象在人们认知上的反映,客观现象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它们都在语法中有所表现。
作者:吴静 编辑:刘飞/蔡文彬0 ISBN:978-7-305-17565-7 出版时间:201609 字数:158 定价:30.00 开本:16开 页数:176 装订:平装 版次:1 CIP分类号:H146
吴静,女,湖南平江人,硕士。湖南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年湘潭大学本科毕业。2002年获得华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硕士学位。2007-2008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国内访学,师从国内著名语言学专家许余龙教授。
本书的理论探讨包括语义和语法的相互关系问题、语法结构形成的过程、当今最有影响的两种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的得与失、“语言能力合成说”的思想等。同时本书还系统地把我们的理论思想应用于各种具体现象的分析。语法是概念内容的结构化,本书从各个方面探讨语法现象背后的概念基础。不同的民族采用不同的概念化外在世界的方式,因此,都有自己独立的概念系统和结构,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种语言的语法的整体面貌。一种语言的语法化的方向和特点,受其词语的概念特点的影响。不同语法范畴之间概念距离的远近会制约它们形式上的内在联系。概念内容是客观现象在人们认知上的反映,客观现象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它们都在语法中有所表现。
目录
第1章 语义和语法的关系 1.1 引言 1.2 关于儿童习得语法的各种假说 1.3 了解词语的所指是掌握其语法功能的前提1.4 语法特征的出现 1.5 语法构造复杂化的方向和顺序 1.6 结语 第2章 语法结构的合成性 2.1 引言 2.2 两种关于语法形成机制的假说 2.3 来自儿童语言习得的启示 2.4 从语法的历时属性看 2.5 从语法的共时属性看 2.6 结语 第3章 汉英双宾结构差别的概念化原因 3.1 引言 3.2 英汉双宾结构的功能差别 3.3 汉英对物体传递动作的概念化差异 3.4 概念化对结构义形成的影响 3.5 结语 第4章 英汉并列结构的语法共性与个性 4.1 引言 4.2 并列结构的两种基本逻辑关系 4.3 英汉表达合取关系的连词的异同 4.4 英汉析取连词的异同 4.5 合取和析取连词功能混同的逻辑基础 4.6 结语 第5章 英汉动词概念结构的差别对其被动表达的影响 5.1 引言 5.2 动词的矢量语义特征 5.3 英汉动词的矢量方向的差别 5.4 英汉被动格式差别的概念基础 5.5 英汉动词矢量方向差异的其他句法后果 5.6 结论 第6章 英汉主宾语性质的差别及其对话题化的影响 6.1 引言 6.2 主语、宾语和话题的概念 6.3 英汉主宾语的语法性质的差别 6.4 英汉主宾语性质差异的概念化原因 6.5 结语 第7章 汉英形容词概念化的差别及其句法后果 7.1 引言 7.2 汉语形容词作为一个独立词类的资格 7.3 对英汉形容词语法差异的解释 7.4 汉英形容词的语法地位和语义引申的差异 7.5 结语 第8章 英汉形容词有无标记用法的异同 8.1 引言 8.2 英汉形容词的有无标记用法的对应规律 8.3 概念范围不同对有无标记用法的影响 8.4 基本义不同对有无标记用法的影响 8.5 结语 第9章 汉英疑问和感叹之认知关系 9.1 引言 9.2 疑问和感叹之间的认知关系 9.3 来自疑问代词的感叹标记 9.4 来自是非问句的感叹表达 9.5 结语 第10章 汉语动词概念化的特点及其对语法的影响 10.1 引言 10.2 现代汉语的物体转换动词的方向性的中和 10.3 汉语历史和方言中动词概念化方式的一致性 10.4 现代汉语中有关动作方向性的语法特点 10.5 结语 第11章 判断、焦点、强调与对比之关系 11.1 引言 11.2 有关的概念和理论问题 11.3 判断词“是” 11.4 焦点标记“是” 11.5 强调标记“是” 11.6 对比标记“是” 11.7 结语 第12章 助动词的语法地位 12.1 引言 12.2 目前关于助动词的研究和教学 12.3 来自其他民族语言的启示 12.4 助动词短语的功能分析 12.5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