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高教评论 本书的论文主要是从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的参会论文中评选而来。本书的“特稿”栏目,刊登了部分领导和专家的大会报告;“高教成果展示”栏目,展示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资助的重点课题成果节选或摘要。不仅编入了从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高等教育现代化:体制改革与高校治理”的参会论文中评选出的论文,还编入了出席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30周年庆典(江苏高教30年重要影响人物颁奖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的部分领导的讲话、嘉宾发言和专家报告。
系列名:- 作者: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编辑:蔡文彬 董薇 ISBN:978-7-305-17733-0 出版时间:201610 字数:424 定价:48.00 开本:16开 页数:378 装订:平装 版次:1 CIP分类号:G649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创建于1985年,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接受江苏省民政厅的监督和管理。上届分管高教的省教委副主任任会长,现任分管高教的副厅长任第一副会长,有关高等院校的校长、书记或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会长或常务理事。
本书的论文主要是从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的参会论文中评选而来。本书的“特稿”栏目,刊登了部分领导和专家的大会报告;“高教成果展示”栏目,展示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资助的重点课题成果节选或摘要。不仅编入了从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高等教育现代化:体制改革与高校治理”的参会论文中评选出的论文,还编入了出席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30周年庆典(江苏高教30年重要影响人物颁奖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的部分领导的讲话、嘉宾发言和专家报告。
目录
目 录 一、特稿 4 热烈祝贺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成立30周年 曹卫星 5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感 瞿振元 9 江苏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沈健 13 江苏高教30年重要影响人物 丁晓昌 17 “江苏高教30年重要影响人物”获评代表感言 王湛 19 “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分析 张力 21 探索科教结合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道路--科教结合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报告 谢仁业 22 大学章程:从文本到实践 胡建华 23 以治校为志业:大学治理的新常态 龚放 24 二、高教现代化研究 38 对“一流大学”概念不同认知的逻辑学困境与展望 刘志民 39 再论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什么 解瑞红 47 世界大学排名:我们如何应对 耿有权 55 中国近代大学学术管理的当代启示 刘爱东 62 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若干思考 葛军 75 高等教育现代化: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及战略选择 庞波 84 省域统筹视角下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王兵 赵惠莉 95 三、高校治理研究 109 论我国公立高校大学章程的法律效力 王春业 110 大学章程从文本到实践的理念探析和路径选择 薛传会 127 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策略 倪璞 洪林 136 反思与治理高等教育的治理逻辑 李海龙 143 中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以结构功能主义AGIL模型为视角 杨波 160 基于有限理性的大学内部治理 曹叔亮 172 大学内部治理中的冲突:根源、类型与功能 何淑通 182 美国大学治理中的学生参与:动因、机制及争议 马培培 192 公办本科院校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特征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吴瑾 胡仁东 202 四、体制创新研究 214 加州大学学术评议会运行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张松 刘志民 215 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机构设置与改革探析--基于C校的个案分析 顾永安 陆正林 226 现代职教体系视角下高职院校内部顶层设计优化路径研究 罗冲 235 基于利益契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探析--兼论高职院校董事会的组建 李建国 244 五、教学改革研究 252 基于跨学科教育的本科教学管理制度设计--来自美国长青州立学院的改革实践 郭雷振 253 促进生师互动: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切入点--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实践为例 潘金林 263 社会需求视阈下的大学课程改革探讨 徐高明 271 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主体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张相学 282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对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几点思考 袁洪志 291 六、学生工作研究 298 法治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视角 何登溢、于利 299 法治本源视域下高校学生权益疑难与化解 王广飞 307 美国高等教育入学中的肯定性行动--基于联邦最高法院司法实践中的多元化审视 肖地生 313 创业型大学视角下的高校学术创业现状及其策略思考--基于江苏高校的实证分析 刘永芳 328 在校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实证研究--基于江苏8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数据 孙俊华 金丹 337 浅议道德治理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培育--基于对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研究 殷殷 347 基于市场营销理念的高校生源竞争及其改进策略 王云鹏 刘志民 356 后 记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