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大学出版社官网!请【登录】【免费注册】

返回首页 | 加入我们

英华吐蕊 百年传承——南京大学英语学科论文集萃

英华吐蕊 百年传承——南京大学英语学科论文集萃 本书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百年院庆纪念文集,分上、下两册。两册涵盖了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学科专业方向的教师代表论文共100篇,不仅收录了南京大学英语学科的已经去世的教师的学术论文,也收录了正在南京大学任教的教师的学术论文和毕业系友的学术论文。本书同时对南京大学英语学科的历史传承、主要研究领域和特色及学科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全面介绍,是了解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学科不可多得的一部重要文献。
作者:王守仁 编辑:董颖 ISBN:978-7-305-19130-5
出版时间:201710 字数:1214 定价:150.00
开本:小16开 页数:992 装订:平装
版次:1 CIP分类号:H319.3-53  
 

作者简介

王守仁,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著有《全球化?多样性?新趋势:当代外国文学研究》等多部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百年院庆纪念文集,分上、下两册。两册涵盖了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学科专业方向的教师代表论文共100篇,不仅收录了南京大学英语学科的已经去世的教师的学术论文,也收录了正在南京大学任教的教师的学术论文和毕业系友的学术论文。本书同时对南京大学英语学科的历史传承、主要研究领域和特色及学科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全面介绍,是了解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学科不可多得的一部重要文献。

目录

目录


序 / 王守仁1

上册

论安诺德之诗(1923) / 吴宓1

汤麦士哈代(1928) / 徐志摩7

先拉飞主义(1928) / 闻一多12

约翰生,高尔斯密,与中国文化(1931) / 范存忠20

《进步英语读本》“致教师”(1936) / 楼光来队克勋35

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与中国(1939) / 方重38

卡莱尔与中国(1941) / 梅光迪47

十八世纪英国诗人的词藻(1944) / 张健54

曼殊斐儿论(1945) / 俞大絪69

莎士比亚时代的抒情诗(1947) / 柳无忌78

月份和日子的英文名字的来源(1947) / 丁乃通84

安徒生和他的童话(1956) / 沈长钺90

公共英语课的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1958) / 郭秀梅98

从“莎士比亚化”说起(1962)

——漫谈莎士比亚的几个喜剧中的一两个问题 / 陈嘉111

从《艰难时世》看狄更斯(1962) 

——为纪念狄更斯诞生一百五十周年而作/ 姚永彩117

莎士比亚与希腊拉丁文学(1964) / 郭斌龢127

回忆斯诺(1979) / 梁士纯145

试论英语回避重复的特点及其译法(1979) / 刘纯豹147

试说济慈三首十四行诗(1980) / 赵瑞蕻167

略论英语中爆破清辅音送气与否的问题(1981) / 沈同洽177

田纳西·威廉斯的早期作品(1981) / 左宜181

《莫利·卡拉汉短篇小说集》评介(1982) / 黄仲文188

关于文学作品翻译的一点体会(1982) / 叶君健193

我翻译诗词的体会(1982) / 初大告204

海明威的中国之行(1983) / 杨仁敬210

《荒原》浅析(1983) / 毛敏诸217

现代文学批评家吴尔芙夫人(1983) / 解楚兰222

学习《红楼梦》诗词两种英译文的体会(1984) / 吴翔林233

替代与原词复现(1985) / 吕天石240

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1986) / 王志刚249

文学本体论与文学批评的方法论(1987) 

——关于西方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两点思考/ 盛宁255

论语言的规范和变化(1988) / 吴景荣264

Eugene ONeill in China (1988) / 刘海平276

Teaching Efficient EFL Reading (1989) / 乐眉云292

小写的后现代主义:点点滴滴(1991) / 钱佼汝302

怎样组织英三阅读课的课堂讨论(1992) / 吴克明309

对美国主流文化的挑战(1992) / 沈宗美314

论雪莱的“必然性”思想(1992) / 王守仁335

关于听写测试的几个问题(1993) / 沈蕾347

大学英语写作练习的评改(1994) / 陈海353

翻译中的“信、达、雅”原则与转换句法总体模式(1995) / 刘志谟358

从“信息高速公路”这一词语谈起(1996) / 金筑云365

传统和非传统学习方法与英语成绩的关系(1996) / 文秋芳369

语法分析与双语词典(1997) / 钱厚生379

美国禅诗(1998) / 张子清385

翻译本体论的断想(1998) / 张柏然400

Cultural Presuppositions and Misreadings(1999) / 柯平406

认知方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1999) / 宋文伟421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效率(1999) / 汪学立426

美国的华语文学(2000) / 尹晓煌432

下册
论美国文学中的“荒野”意象(2000) / 杨金才001
叶芝的现代性(2000) / 何宁010
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面试的初步研究成果(2000) / 高前019
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的文化态度(2000) / 王东风027
摭评同步口译的“步调一致”(2000) / 曹建新037
重读《麦琪的礼物》(2001) / 朱刚041
大学生的英语冠词掌握情况调查(2003) / 朱叶秋050
“一片事实的荒漠”:《经过斯洛特》所表现的历史(2004) / 姚媛059
语言时空观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2004) / 裴文066
双语词典的规划和体例(2005) / 郭启新073
中国学生英语朗读中的调群切分模式 (2006) / 陈桦079
Text Memorization and Imitation(2007) / 丁言仁090
美国民族特性的文学想象与重建(2007) / 江宁康103
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冒险(2007) / 王凌111
“名”的建构和解构:翻译名学辨(2007) / 刘华文122
鲁迅前期翻译的归化策略(2007) / 李寄131
华美文学中为什么有东方主义?(2008) / 赵文书137
Overgeneralization from a Narrow Focus(2009) / 徐翠芹148
论梭罗自然观中的“天人合一”思想(2009) / 程爱民159
扬弃“哈姆莱特主义”
——兼评孟宪强著《三色堇:〈哈姆莱特〉解读》(2009) / 从丛172
摆脱辞书编纂出版的“滞胀”(2010) / 魏向清185
科学论证: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走向国际的首要前提(2010) / 张韧192
反复聆听模仿和英语重音模式习得研究(2010) / 杨晋203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中词块使用情况的跟踪研究(2010) / 戚焱219
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英口译中的语块使用研究(2011) / 王文宇231
语用充实与翻译——以流行语“潜规则”的英译为例(2011) / 高虹243
苏格兰启蒙思想与美国宪政生成关系简论(2012) / 任裕海254
实证类英语学术研究话语中的文献引用特征(2012) / 徐昉266
论彼得·谢弗的文本叙事策略(2013) / 范浩279
从实际出发,求实际成效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若干思考(2013) / 杨治中286
犹太教的独一神论(2014) / 徐新297
频次对词块习得的影响研究:基于使用的视角(2014) / 周丹丹312
琪客文学与后女性主义(2014) / 张瑛323
化解生态伦理与环境正义冲突
——霍根《灵力》对环境伦理的想象(2014) / 方红333
Ideal and Real Objectives Discrepancy Condition(2014) / 王海啸340
剑桥汉学与翻译传统:19世纪至当代图景(2014) / 杨柳359
拨弄舆情:论《科利奥兰纳斯》中的护民官(2015) / 张冲270
我们选择的真相——《亨利八世》中历史的形成与传播(2015) / 陈星377
思辨听力:理据、框架与操作(2015) / 王艳392
帝国与《启示录》:《丛林猛兽》中的野兽之谜(2015) / 解友广401
人与物的交缠:拜厄特小说《玫瑰色茶杯》之物语(2015) / 徐蕾413
论术语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运作模式
——翻译“博奕论”的启示(2015) / 仇蓓玲426
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分界:一种新方案(2015) / 陈新仁433
重读《抄写员巴特尔比》一个“后9·11”的视角(2016) / 但汉松445
英语通用语背景下中国英语教学现状分析(2016) / 俞希460
责任与疆界:毛姆东方故事中的英国绅士与帝国(2016) /  陈兵471
广义动结式倒置用法的允准:基于极量义和范畴化的解释(2016) / 张翼481
第三空间美国戏剧新诗学
——托尼·库什纳的“9·11”戏剧《宅人/喀布尔》(2016) / 朱雪峰490
“夫子之文章”译解的阴阳之道观(2016) / 蔡新乐503
World Literature as Event: 
Ibsen and Modern Chinese Fiction(2017) / 何成洲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