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大学出版社官网!请【登录】【免费注册】

返回首页 | 加入我们

行业动态

我社参加“第七届地方版(秋季)图书博览会”暨“地方版信息资源建设研讨会”

时间:2012-11-02 10:15:56    来源:http://www.njupco.com     作者:营销中心


  9月19日至21日,我社受邀参加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七届地方版(秋季)图书博览会暨地方版信息资源建设研讨会,营销中心司增斌主任、南方大区经理陈松和市场部李硕一行三人前往武汉参与了此次会议。

  本届地方版图书博览会共有近300余家出版社参展,包括:京版、沪版、大学社、各省市地方出版社,展出了近两年新书达20万余种,其中包括地方版新书10万余种。

  该博览会一直以致力于地方版文献资源的较完整的集中展示和整合,所有参展书籍都具有学术性强、满足率高和全品种供货等特点。有助于图书馆查缺补漏,完善文献资源建设。两天时间内270余家图书馆到场参观采购,根据现场了解到的情况,此次高职高专院校馆参与的数量远超以往。而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10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约800万人相当于普通高等院校的人数。因此,未来出版社在高校市场的制高点一是高职高专教材,二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图书馆馆配。在总共9000多种“十一五”规划教材中,高职高专教材也有2700多种。当然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的回款问题,也是制约其教材、馆配市场发展的瓶颈,对这些院校运营情况的评估尤为重要。我们了解到三新书业在这方面早早走在了前面,相关工作人员也预计此次现采会的采购码洋将远远超出上半年春季博览会的5700万元。

  9月21日下午,我社又参加了由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主办、武汉卷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地方版信息资源建设研讨会。

  会议由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旅黄致辞,他谈到:三新书业一直致力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从卷藏·中文图书馆藏分析系统数据显示,全国地方版与京版馆配码洋份额为3:7,而三新书业地方版与京版馆配码洋份额为4 :6,说明图书馆对地方文献资源的需求很大。在地方版馆配市场份额中可以看出,地方版在品种、册数和码洋三者均在不断压缩,因此地方社需联合馆配商进一步加强地方版文献的推广和宣传力度。随着国家“十二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标的实施,国家对公共馆、艺术馆、社区馆等不断的增加投入,地方文献馆配市场空间将会越来越大。

  在随后的发言中,宋旅黄总经理还提到在今后的馆配工作中,三新将利用自己强大的信息平台,全力打造一条“以信息流取代物流”的供应链。用信息先行的虚拟主发来代替现有的出版社主发模式,此举将大大提升图书的满足率,降低退货率和物流成本。这期间,宋总还就三新书业接手中教图的中文图书馆配业务的相关事宜做了简要说明,其中就明确了三新书业与中教图之间并未存在任何债权债务问题,出版社与中教图在之前的一应合作,均可由三新书业继续履行下去。而相较曾经获得“最佳服务”和“最佳信誉”两项年度馆配商大奖的中教图,三新的优势就在于更为先进强大的信息平台,如何在接收业务过程中发挥其作用,维系这个上佳的服务口碑,将是三新接下来最重要的课题。中教图留下了一个6亿码洋/年的馆配份额,而三新年初定下的从2010年的3亿直接跳到6亿的销售目标,如今看来也不再是什么惊人之举了。

  接下来,武汉卷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何婷做了关于“地方版出版社馆配概况分析”报告。这份报告以“卷藏·中文图书馆藏分析系统”中的800所高校图书馆为对象,截取各馆中2005年以后出版图书的馆藏数据,分析自2005年以来,地方出版社在高校图书馆的馆配概况。整个800所高校馆入藏的2005年~2011年版图书中,从馆藏品种及册数的角度看,社会科学类的入藏量基本都达到了自然科学类的2倍。细分至不同类别中,经济、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是馆藏册数及码洋最高的3个类别,但其中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投入的馆藏品种相对较少,不及政法、历史地理和语言文字。截止至2011年6月,800所高校馆入藏的2005年~2011年版图书中,不论是品种、册数还是码洋,京版图书的市场占有率均呈逐步上升趋势,地方版图书则是逐步下降,至2011年版图书,京版图书的码洋份额已达到78.35%,地方版仅21.65%。整体而言,346家地方出版社在2011年版新书的馆配上均略显不足,新书的馆配码洋份额均不及前几年出版图书的馆配码洋份额。

  而这当中不得不提到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据该社副总经理王连弟在会上介绍:上半年商报•卷藏中文图书馆藏分析系统的统计中显示,在581家出版社参与竞争的馆配码洋排行榜和新书馆配排行榜上,华中科技分别排第19名和第13名,在大学社中排第4名,仅次于清华、北大和中国人民。年馆配码洋超3000万元,而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他们从2008年就组建了专业的馆配服务团队,与全国图书馆开展深入的交流合作,一直坚持与500多家图书馆保持适时的数据通讯联系,分片区组织交流会、采购会。定期和图书馆及馆配商进行需求分析,及时发送新书信息和行业分析信息,通过这些精细化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使图书馆和馆配商采书更便捷、更适用,是分不开的。

  最后是图书馆与出版社的交流互动环节,我社陈松经理应邀发言,就联机编目系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联机编目的工作,使得图书信息的传递更有针对性,比出版社主发图书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