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大学出版社官网!请【登录】【免费注册】

返回首页 | 加入我们

大时代里的小故事

大时代里的小故事 《大时代里的小故事》,是取自其中一篇文章的名字,原文是悼念1949年随夫去台湾的作者母亲的。正如钱穆先生在《师友杂忆》中所说的: “余亦岂关门独坐自成其一生乎?此亦时代造成,而余亦岂能背时代而为学者?惟涉笔追忆,乃远自余之十几童龄始,能追忆者,此始是吾生命之真,其在记忆之外者,足证其非吾生命之真。” 这本随笔里所收的文章,无论追忆或见解,也都是上世纪这个时代里产生和存在的“吾生命之真”。文章是随笔性质的,不是学术论文,但大抵还是跟学术、文化有关。按文章的内容略分为四辑,第一辑是一些回忆父母和师友的文章;第二辑是为友朋或自己的书所写的序文与跋文;第三辑是答报刊记者访谈及演讲之文;第四辑则是一些跟文化教育有关的感想和思考。全书收文七十余篇,绝大部分都是作者从台湾退休(2008年)之后所作,但也有几篇是在台湾写的。
系列名:谷风-学者随笔丛刊
作者:唐翼明 编辑:黄隽翀 ISBN:978-7-305-15108-8
出版时间:201505 字数:230 定价:46.00
开本:32开 页数:305 装订:平装
版次:1 CIP分类号:I267  
 

作者简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师从夏志清。曾任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长江书法研究院院长。学术专长为魏晋文学与魏晋思潮。

内容简介

《大时代里的小故事》,是取自其中一篇文章的名字,原文是悼念1949年随夫去台湾的作者母亲的。正如钱穆先生在《师友杂忆》中所说的: “余亦岂关门独坐自成其一生乎?此亦时代造成,而余亦岂能背时代而为学者?惟涉笔追忆,乃远自余之十几童龄始,能追忆者,此始是吾生命之真,其在记忆之外者,足证其非吾生命之真。” 这本随笔里所收的文章,无论追忆或见解,也都是上世纪这个时代里产生和存在的“吾生命之真”。文章是随笔性质的,不是学术论文,但大抵还是跟学术、文化有关。按文章的内容略分为四辑,第一辑是一些回忆父母和师友的文章;第二辑是为友朋或自己的书所写的序文与跋文;第三辑是答报刊记者访谈及演讲之文;第四辑则是一些跟文化教育有关的感想和思考。全书收文七十余篇,绝大部分都是作者从台湾退休(2008年)之后所作,但也有几篇是在台湾写的。

目录

目次
自序

第一辑 忆念
1、	童年的梦
2、当年艰险费登攀
3、父亲的想象与支撑
4、大时代里的小故事
5、诗话珞珈
6、怀耀老
7、平生风义兼师友
8、追忆程千帆先生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0、智者的寂寞
11、得志清师年卡有感
12、冯友兰来哥大
13、周汝昌访哥大纪实
14、倾盖如故
15、唐德刚先生
16、忆纽约晨边文学社,兼谈留学生文学
17、哥大的中国校友
18.发蒙
19.抖擞精神看夕阳
20.怀念芝湘师
 
第二辑  序跋
1、《胡国瑞集》序
2、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导读
3、读《周汝昌传》--梁归智《红学泰斗周汝昌传》序
4、北窗风雨逐云急,陋室弦歌有布衣---鲁虹《中国当代艺术30年:1978-2008》序
5、刘强《有竹斋新评世说新语》序
6、《十大行书赏析》序言
7.《楷书经典赏析》序言
8、陈书良《六朝那些人儿》序
9、何念龙《李白文化现象论》序
10、陈顺智《诗学散论》序
11、欧阳孝松《唐诗诗意山水百图》序
12、《大陆当代小说散论》自序
13、《唐翼明自书诗一百首》自序
14、用点状结构代替线性结构--《宁作我》代跋
15、不居一格写散文--《时代与命运》代跋

第三辑 谈讲
1、时代洪流中的一滴水-访唐翼明教授--《醒狮国学》赵国瑞
3、答《武汉晚报》袁毅问
4、我对家庭教育问题的看法--答记者问
5、 答书法报记者问
6、恢复书法教育刻不容缓
7、想进中国传统学术之门的青年该读些什么书
8、一个留学生文学热正在兴起
9、 国学的人生 人生的国学
10、为什么要学书法
11、国学热是中国人自发的文化自救(凤凰网转载唐翼明在武汉大学素质教育讲坛上的演讲)
12、老子的贡献
13、现代化运动的模式之争与孙中山先生的远见

第四辑 感思
1、说“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
2、为我与为人
3、谈隐私,兼说“事无不可对人言”
4、论时髦
5、论敬畏
6、怀念科举
7、做人的文化与办事的文化
8、君子学与厚黑学
9、说做官
10、屁股决定脑袋及其他
11:反封建还是反专制--读冯天瑜《“封建”考论》有感
12、我很忙,不与人玩什么游戏
13、武汉逢京剧节有感
14、我看京剧
15、非学以致用论
16、 教师节论教书的好处
17、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代替道德伦理教育
18、一本从未登录过的《四字经》
19、 白话文运动的后遗症
20、汉字简化是瞎折腾
21、好文章是不用介绍信的
22、写字与天分
23、中国传统的现代阐释≠中国传统的西式阐释
24、书面语和口头语要保持适当距离